感想写着写着就越写越多,越写越开枝散叶,越写越把各种旁的都写进来,成功的大众传播作品就是这样,把你本来想要说的一堆东西说出来
文化自信
哪吒是东方的,它的东方不同于功夫熊猫和花木兰,功夫熊猫的东方感,是一种游客式的东方感,它的确有很多文化符号的总结,它就如同你第一次到日本的时候,导游跟你说,所有的日本建筑都有大大的横梁,你看了一眼,对啊!很对!这很不一样哎!但哪吒的东方感,就像是你看到身边倚靠在奶奶身上的孙女(参见杨德昌《一一》),你知道这很东方,是渗透到你骨子里几十年的那种东方感,是每一个细节都是东方的东方感,是你身边会发生的东方感,却无法用一句话形容
电影里显性的东方感如阴阳太极的设置、如海边踢毽子一场戏里敖丙的太极。我喜欢的,是哪吒对于家庭、亲子关系、家族与个体之间关系的设置,赵小兰总结东方文化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甚好’to always work for 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 to contribute to our country and to bring honor to our family and community’ 这句经典的话,变成一个承接的具象,就是万龙甲,家族里的每一条龙把自己最坚硬的一片鳞片拔下来,举家族之力保护着幼子,而幼子则承担着全家族的期望,这是好莱坞电影人无法原创的意向
哪吒父母瞒着哪吒设计他的人生路线以及用欺骗的方式诱导哪吒从善、哪吒的母亲为了满足孩子而牺牲自己的种种细节、哪吒父亲一命换一命,也是东方才有的亲子关系,也像是《crazy Rich Asians》里面杨紫琼说的’Pursuing one’s passion. How American… not like here, where parents are obsessed with shaping the life of their children.’ ‘we know to put family first, instead of chasing one’s passion.’ 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模糊的边界感、家族与个体之间的边界模糊与使命传承的关系,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拿捏得好的细节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这个热词“文化自信”,这看起来是文化自信的一个旗舰作品了,不论自媒体们说了多少风凉话,但真的看到与自己熟悉的一切深度的共振的作品,谁不感到畅快
在美国的三个月,对这一点感觉尤其明显,在国内的时候各种愤青各种看不惯这个那个各种觉得美国好,到了美国,在人家的地盘里,谨小慎微的行事,错了一点,哪怕是自己的同胞也会趾高气昂的训诫你违反了这里的规矩,那训诫背后是对于自己更懂国外规则的骄傲感,需要满脸堆笑的去学习和仰望一套自己不熟悉的规则,即使也看得出这规则也并非多高明,但还是得全盘的接受, 生存的空间非常非常的狭窄,没有资格有原则,没有资格有发挥,没有资格有创新
你要说美国人有多高明呢?在硅谷这样一个全美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我惊讶于有这么大比例的人没有出过美国,甚至没有出过加州,当他们一脸单纯又骄傲又无知的说’I’m from California. I never left East Bay. This is the best place in the world’,我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角度继续与他们探讨这个世界的任何话题。美国是最好的地方,所有其他地方的东西都是错的,中国发生的事情完全的insane、crazy,为什么?因为这是中国干的,中国是evil的。你去过中国吗?没有。你去过哪些国家?我没有离开过美国,东岸去过两次。你知道两百年前西班牙人承诺印加国王用万吨黄金换一命,等金子一到手西班牙人立刻就撕票了吗?你觉得它民主吗?它有道德吗?对方连听懂这段历史的耐心都没有,转头对身边的美国人说“我觉得你说的中国快完蛋了很有道理”
他不是听不懂,他是压根不想听。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人都是
那之后,我无比的坚定,其实没有什么可选的,路只有一条,我们每个人个体的价值都依赖于祖国的强大,这是一条船的事情,这一点也不聪明,这就是这么现实,period
于是,我会指着诅咒中国的华人说’You’d better wish China gets stronger. Coz your value here depends on China.’
赌国运,没什么可犹豫的,赌绝大多数中国人屁股决定脑袋,而真的需要去想的问题,是有怎样的小环境,这个很少数的中国人的圈层能做出什么,在海外做什么,怎么做
走题走得有点严重,赶紧拉回来,我就是想说,我为哪吒实现的文化的具象化感到高兴和支持,以前知道自己的文化里有很多的精华,但是并没有一个产品能够有逻辑的有道德的总结它、用易于理解的具象去呈现它、以大众传播的形态去全世界传播它,有一种只有道没有术的感觉,现在终于有了术。而悄悄的想,如果我也能在其中做点什么,就更好了,我不是专业,但是是一个爱好者,似乎靠这个吃饭还是挺难的,不知道怎么切入是现实可行的
但至于, 电影中隐含的对民粹与民主的讽刺(这电影里对中国人的从众和围观的讽刺挺狠的,也就表现形式上比鬼子来了要柔和而已),以及某些影评说的“反命运还是反父权”问题,的确,从终局看它未必正确,但此时此刻的中国,没有到反父权的时候,也没有到民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