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某些百年一遇的原因,北京突然有了世界级别的rooftop
也因为一样的原因,有些东西在rooftop上产生了
世界本无因果,只有当时过境迁你试图去解释它的时候
历史选择了人,而非人改变了历史
历史选择了事件,而非事件改变了历史
很多年以后,人们说到2019年的北京,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秋天和天台,人们会像希特勒遇到了列宁,冯诺伊曼遇到了xxx那样去演绎
maggie
因为某些百年一遇的原因,北京突然有了世界级别的rooftop
也因为一样的原因,有些东西在rooftop上产生了
世界本无因果,只有当时过境迁你试图去解释它的时候
历史选择了人,而非人改变了历史
历史选择了事件,而非事件改变了历史
很多年以后,人们说到2019年的北京,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秋天和天台,人们会像希特勒遇到了列宁,冯诺伊曼遇到了xxx那样去演绎
[原文写于2016年9月5日,搬上来]
Hana牵着爱丽丝的手,跟她说了关于父亲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耶路撒冷,某一个繁星满天的深夜里,一个婴儿出生了,它出生的时候,银河突然抖动,裂开了一个口子。占星师把这个奇异的天象汇报给王,王发出指令,把这个嘤嘤的婴孩带进皇宫养育,取名Neo。这个孩子自小就很不同,他不爱说话,白天他总是低着头若有所思,晚上他总是仰望着银河的那一道裂缝,依然若有所思。十二岁生日那天,他告诉王,他想要建造一艘大船。王给了他全国最好的一百名工匠,不再过问其他。从此,Neo从世界消失了。
公元前XXX年,迦太基,屠城。士兵们杀红了眼,把人的肉剐了生吃,王大喊着不要,但杀红眼的士兵已经不听王的指挥了,屠杀持续了四十天,整座城市全都是腐烂的肉,臭味持续了三年没有散去。
在Neo消失的几十年时间里, 王建立了一套深达九层的地下迷宫,掩藏Neo造船的工事和工匠,Neo的船被藏在宫殿中心深深的地下。这个秘密只有很少数很少数人知道,但是,秘密还是从这很少数人里传了出去。士兵们认为,工事里隐藏的是迦太基的命脉,只Neo是被王派去守护这个命脉的,只要把Neo捉住,迦太基便亡了。疯狂的士兵们开始撅土,但是他们怎么也撅不动那坚硬的石头,士兵们放老鼠往迷宫里钻,但是老鼠统统迷失了方向,最后,一个士兵提议用水淹,于是,他们从河边挖了渠道,引来河水,河水浇灌了七天七夜,才把地下洞穴灌满,浮上来的众多尸体和器具里,人们找到了Neo,他太好认了,那削瘦的身形,苍白的面孔,不善言辞的薄薄的嘴唇,和稀疏的胡须。
士兵们把他挂在十字架上,架在城市的中心,让所有人都能看到的高地,宣告自己的胜利。士兵们喝起了大酒,庆祝胜利,庆祝了整整两天两夜之后,所有人都喝得头昏眼花,不清醒了。
根据最后一个断片的士兵回忆,他感觉到了大地在震动,震动的越来越剧烈,然后路面的石砖开始裂开,房屋一个接着一个倒下,一个巨大的黑影升起在眼前,遮住了月亮,遮住了一切,他勉强撑住已经难以聚焦的眼睛,看见的,是一艘巨大的帆船,那船大啊,比宫殿还要大好几倍,船一直往上升,升到了地面也没有停止,船升到了十字架的高度,挂在十字架上的Neo,突然睁开了眼睛,他缓慢的走到船上,站在船头,看了一眼被毁掉的城市,那眼神,好像藏着万年的空洞。船飞向天空,一直飞向银河裂开的那道口子,消失了,那道裂口也愈合了。
断片的士兵见到了鬼一样,大叫着,复活了,复活了,他东倒西歪的撒腿狂奔,被一块石头绊倒在地下,晕了过去
等他醒来的时候,周围的士兵全都染上了奇怪的病,他们双眼血红,眼前看见各种人死了又复活的幻觉,得了病的人癫狂的四处乱撞,见到人就说,死了,又复活了,症状在军营里迅速的传染,王不得不下令杀掉了所有看见天象的士兵,不过,他似乎没能阻止有人将谣言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爱丽丝睁大了圆圆的无辜的眼睛,看了一眼夜空,银泰65层的夜空里,满眼闪烁的都是北京CBD的纸醉金迷,掩藏在纸醉金迷背后的闪耀亿万年的恒星,反而显得暗淡了。
“你是说,那里,有父亲吗?”
未完待续
这次回家,和父母相处的和谐程度,是过去7年来最好的,我能感受到,父母很开心,我自己当然也是
7年前,完全用家族文化,我走到了绝路,literarily that very dead end,没有路可以走了。当年,我就是以这样的状态出现在了Jinbo的面前。然后就是一场粉碎式的打破,和重生。Jinbo第一次把我放到了一个多元的文化中去看自己, Jinbo打开了我的世界,Jinbo liberalized me,Jinbo给了我“自我”,可以说是让我有了真正的生命。我觉得自己以前在一个特别狭窄黑暗的tunnel里面盲目的快速奔跑,在别人眼里很成功但是自己很不幸福、非常心虚,但Jinbo之后,我进入一片开阔的草原,天高山远,没有必须的道路,我可以任意发挥,我发挥得还可以,在游荡草原之后,我也逐渐在找到方向,在努力走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不是我不知理由被选择的,也不是一条封闭的tunnel,这是我内心想要的道路,路虽然还没找到,但我知道,不论我选择哪一条,我都会吃着火锅唱着歌采着野花XXX,走得从容
但是,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和家人再也无法和谐相处了 。我始终要面对我的家人还在tunnel里,他们很固执的活在他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里,没有经历过大的失败,我们的冲突很大很大,每一件事情;我甚至恨他们,每一件事情都埋怨父母,我觉得他们如此的错误,是让我会走到绝路的错误,我想到任何事情,都会责怪我的父母给我灌输的错误的落伍的文化。简单说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不一样了,极其无法兼容
我和父母的chemistry变得很怪很怪了,我不知道应该如何相处,尤其是对于好学生,天然的满足父母的期望,让事情变得更糟
但从第一天开始,我就知道,我迟早要fix和父母的关系,我知道这一天我躲不过的,我再怎么拖延回避,它都会来的,那种怪怪的chemistry,不可能是常态的
就像Jinbo说的,你会一直错,一直错,错到你服为止。我逃避修复和父母的关系,到去年底,我开始服了,我开始低下头去真的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不过也是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以前前期的努力也都发生了作用,也摧枯拉朽式的迅速卸掉了我的偶像包袱。现在嘛,感觉很好,虽然还偶有磕磕碰碰,但是我很确定,我们是互相相爱、互相帮助的,我们是一家人,这是一片有爱也有肥料的土壤,而小苗,真的就开始生长了
见过了世界,吃过了亏,我对家族文化的恨反而消解了,从一个多元价值观的角度重新去审视我们家族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什么东西顺应时代,什么东西适合别人但不适合我,也明白一定有些东西是我现在不明白但是隽永的
算下来,这个过程,走了7年时间,我不后悔。如果一直想要家庭的和谐,可以一直是原来那样表面的和平、虚伪的和谐、脆弱的礼数、无知的服从,那是假的,这总有一天会崩掉,时间或早或迟的问题而已,硬撑着只会更糟。这7年的成本是值得付出的成本,这条路走得挺艰辛的,但是打下了很好的地基,后面还有几十年呢,万一上百年呢
27岁到34岁,我像是经历了一个迟到15年的青春叛逆期。通常人的青春叛逆期的时候,我很乖,我每一天都在为考上最好的大学学习,我压抑了自己所有的天性;别人叛逆回来的时候,我依然很乖,我没见过外面的世界有什么;我走到了死路,于是把我的叛逆期补上了,它迟到了15年,我叛逆了,又回来了
往大了说,这件事情的一点启发是,我其实一直觉得文革的历史价值可能很大。东亚文化是如此有legacy、如此顽固的文化,中国一直在地理上和外界隔开,东亚文化一直都很封闭、进化能力差,从秦朝开始就没有进化过,这种文化,没有彻底的粉碎,就没有重建的可能。在东亚文化中,日本韩国都在压抑中变态式微,台湾香港社会表面的礼仪所谓的传统在社会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时候如此脆弱,不基于自我的、表面的文化,就像没有地基的金丝外壳,只是好看,遇到点儿事情就会崩塌。而中国的年轻人,中国的Gen Z,是最接近能够找到自我的
我丝毫不担心中国会有稳定的信仰,信仰是刚需,人们的焦虑自然会把事情往产生价值观的方向去推进,但西方价值观的格局也就那样了,远没有道家的格局那么高。从自我出发,到道家的格局,一个新的强盛的亚文化,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形成,但是已经能看到轨迹,文革的历史功过,过至少1000年回过头再来看吧
也许,中国的“轴心时代”,也如我的青春期一般,迟到了2500年呢,它会来吗?
说到这里,想到前几天遇到的一个年轻人,下回再写
note: 家族、家族文化不是指什么特殊家族特殊文化,而是从生物进化角度看,任何几代家庭都是家族,其共有的三观和方法论是家族文化
昨天和成远吃饭,他和我正好同一天搬家,他搞得伤筋动骨俩人all in前后折腾了好几天,我则轻描淡写随便就搬完了,一边搬家一边健身喝酒都不耽误。他说,你是游牧民,我立刻反驳,我这个房子签了一年呢!我下了好大决心才签一年的,有个半年的,我最后都没签!
哈哈,半年就搬一次家,用游牧民来形容,还真是很恰当
回想最一开始的时候,我到世界各地都收集各种装饰家的小玩意,买来就都收起来,幻想着有一天,我结婚了,有一个稳定的家,我幻想着各种装饰家的方式,等到我有家了,我就把这些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小玩意都拿出来,装扮我的家
后来,我总也嫁不出去,于是,3年前在上海租房子的时候,我已经搬家搬到疲了,我说我再也不要搬家了,我再也不要幻想着未来了,我就要活在当下,我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美好的东西都pack在箱子里面,但把自己今天的生活过得这么丑这么惨兮兮的,我租了一个暴大的房子,把我收藏的所有东西全unpack了出来,按照我的想法把每个房间软装了一把。我一拍脑袋签了两年,我告诉自己,等我从这个房子搬走的时候,我就一定是结婚了,这辈子再也不搬家了
最后呢,两年到期的时候,我还是没嫁出去,生活反而变得更飘荡了,我变得三个月就搬一次家,压根就不知道自己三个月以后在哪
到现在,我反倒坦然了,我总结出了一套把我的所有美好生活都装在十几个箱子的方法,每搬一次家,都非常标准化,只需要一天时间,pack,unpack,便可以完整搬运复制我的美好生活,到新的地方完全一样的仿佛是经营很久的精致,一点都不像是在路上的,于是不论多频繁的搬家,都不是什么需要伤神的事情,也不会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搬家了”的预期而影响到一丝一毫今天的生活品质,真心做到了把自己的美好生活轻资产运营。嗯,除了每次会碎个盘子,掉一只兔子耳朵啥的,其它都没啥影响。至于结婚,有则有,没有,也不耽误美好生活吧,幻想终归是幻想,不能靠幻想吃饭啊,美好生活还是得过啊
感谢越来越标准化的公寓建筑,感谢越来越完备的房屋托管和城市更新服务产业,感谢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的家政服务和搬家服务公司,感谢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便宜的美丽家具供应链,感谢越来越有调性和越来越易得的装饰品淘宝店家,感谢对单身越来越包容的社会舆论,感谢CCTV,感谢MTV
今天中途回家,突然就非常非常的困,到床上躺着睡一会儿,半睡半醒之间突然意识到,这是我在这张床上睡的最后一个晚上了
一切好不真实,回到一年多前,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糊里糊涂的睡到这张床上的
还是前年的年底了,晨菲拉我合租,我反应冷淡。在我的认知里,合租就是几个人一人分一间房,省点租金,互不往来,各种不方便。等到八个月过去,晨菲跟我说她们弄了一个特别棒的家,我去看了看,还蛮不错,正好那时虽然base上海但一大半在北京了,于是成为了她们的室友
最一开始我是不喜欢我的室友的,她俩离我的世界太远了,一个是不靠谱的做生意的福建人,那个miao口中混社会的女孩,一个是刚从台湾来大陆的女演员,完全不懂得大陆的语系,整天待在家里,说话做事都弱弱的。我只是觉得,我就是白天工作晚上来这里睡觉的,我不会跟她们怎么打交道
但是渐渐的,就变了,我们开始有各种交集,一起做很多事情,一起分享很多事情,各种各样的交织在一起
混社会的女孩,有混社会的智慧和江湖义气,天天呆在家里的女孩,有着对生活的讲究和美感,她们都和学霸很不一样很不一样,但是她们身上闪光的地方,都很闪光,虽然跟我以前认知到的小tunnel里的评价体系会很不一样;我开始很享受和她们住在一起,simply住在一起。甚至我理解了,为什么所谓的成功人士喜欢和艺术家恋爱结婚,本来我对这件事情是嗤之以鼻的,后来想来,我嗤之以鼻不过是因为那不符合我自己的利益而已,并不代表那没有价值
在我去年最难受最被撕扯的时候,晚上回家莉纹为我祷告,我到现在还记得她说的每一句话,主啊,Maggie想要亲近你,请你给到她回应,那一刻我真的哭了;在我因为冻卵雌激素而产生严重的呕吐头疼反应之后恢复健康的那天,晨菲刚交的男朋友带我们去雍和宫,那天的阳光真好,尤其是大病初愈之后的阳光,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她男友的情形,简直要立刻拉黑名单,后来发现人还挺靠谱;我还记得晨菲对待人和人之间模糊的边界我一开始很不适应,经常怒,但也是因着这,我和莉纹第一次开始突破自己家族习惯的人与人之间礼貌的相敬如宾的距离;我这个很不女人的女人,第一次开始和女生说无聊的闲话,对于我这个一辈子活在面具里的人,我第一次可以说那么多真话,可以那么没有伪装的放低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我是好奇的人,我爱寻找惊喜寻找新鲜,我有很多的弱关系,是莉纹让我知道,好奇可以是跟100个新的人每人聊俩小时,也可以是不断不断的重新发现同一个人。就像是莉纹昨天突然送给我她自己设计的耳环,真的好美好美,好喜欢好喜欢,我从来不知道她自己会设计耳环,还在台湾做过卖耳环的生意,还有这么多生意经。此处略去我在她身上发现的n个惊喜
2018年,我原本对自己的期望,是在投资方面做很多事情,但我万万没有料到,我最后的收获,是享受了一间屋子,几个室友,是产生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可以settle down了,吴晓波不是说吗,35岁以前不用做什么事,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几个自己喜欢的人,就够了,我觉得,I’m getting there
这个周末本来是完全空出来看托福的,结果就变成了各种rooftop,各种喝酒,各种灵感,恨不得写了几万字的文章,以及此刻在倪推荐的rooftop上,我找到了北京CBD最好的view,开始搜索那个叫做布热津斯基Brzeziński的人,我someshow感觉他有点重要
我很爱这个季节,很爱很爱,每天都想在它的里面,爱到不能自拔,爱到我不想做其他事情,爱到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的人生好像总在一段又一段神奇的旅途中,这旅途的性质变了又变,从前是去一个地方旅行,后来去一段创业里旅行,再然后,进入到一些人的生命里去旅行,每一种旅行都打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每一种旅行也都有结束的一天
活到今天,我总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我猜我的生活方式已经和清华绝大多数的人离得很远很远了,我很难跟同学们解释清楚我现在的合住,我也很难说服我的同学们和我走一段一样的合住,我也能够理解,在曾经的我这个学霸的思维里,合租、室友,绝对不是我今天这个定义,任我怎么解释,也很难让没有这种体验的人拥有这个认知。我的生活的内容,也和同学们很不一样了,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就走到这里了,我也不知道我会去哪里
想着过去的这一年,哭了一小下,想着想着,脑子里突然想起来一首曾经很喜欢单曲循环的歌,失明前我想记得的47件事,于是在整个房间里单曲循环,听着听着,又小哭了一小下,我曾经如此的爱听如此安静如此干净的歌,后来跑着跑着把心跑丢了,再后来,而今又有一点可以去聆听干净的心绪了
嗯,写了那么多,其实,我还不知道该怎样重新面对一个人住,我好像还没有准备好重新回到孤独。
呵呵,此刻,当我准备按下publish的按钮的时候,酒吧突然响起close to you的歌,这是那天清华野餐的哼的歌,哈哈,世界真小,真奇妙
以及,我才意识到,那也就是说,明天,一个新的旅程要开始了,我甚至还不知道它是什么,Maggie, are you ready for it. I guess you are, as always. 🙂
Maggie@一个名字会飞的地方,一个可能是北京我第二喜欢的view
今天早上在健身房,我实在太喜欢我的身体了,我实在按捺不住想要写下来
算起来从我把卵冻好,到现在,是五个多月的时间(天哪,才五个多月而已!),回想那个时候,使身体最差的时候,整个人是肿的,而且不论我怎么运动, 都瘦不下来、都体能很差,我以为自己快35了,身体的代谢变慢了,进入新的纪元了,只能做慢的运动了,止不住的要长胖了,以后就只能和家庭主妇一样都肉肉的松松的白白的蓬蓬的那种贵妇感了,而且我的基因也是我妈妈的胖的基因,我觉得我无能为力了,我只能接受事实了。但是五个多月过去的今天,我的线条如此的清晰,前几天甚至看到了六块腹肌(没数,也许是八块),一辈子没有去掉的手臂的拜拜肉几乎都没有了,我每一步走路、每一个动作都能够如此清晰的感受到我的不同部位的肌肉,我能够随心所欲的调用它们不同的部位,我做动作再也不依赖四肢了,每一个动作都在调用核心,我的核心一直是稳的、一直是硬的,我能做原来好多我做不了的事情, 我可以以我从来没有想象过的速度跑步,我跑步不受罪了,跑起来了,用臀部和核心了,健身的大多数动作我都做起来很轻松了,至少我的核心一直是稳的,再往下,就是加强度的事情了。还有好多好多身体里美好的感觉,实在词穷,无法穷尽的形容我有多么的开心,多么的喜欢我现在的身体,而且它还蛮好看的
而且我还不算是push自己太猛的呢
嗯,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我记得lulu跟我说,如果我真的狠下心要做医疗,两年也能学会,可能真的是,而且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以前的经历,都算是比医疗强多少呢?
在冻卵以前,我会很有保留,不敢想今天这样push我的training,即使我也不确定我会不会做个妈妈,但习惯使然,依然要保持自己做个很负责任的妈妈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健身和折腾自己的身体方面,我会很受限很受限,嗯也许我想多了,不需要把自己的身体为不知道哪年哪月才会有的怀孕保护到那么好,不过那种为了考清华做掉所有习题书结果考得unecessarily高的习惯还是很难完全改掉。健身的阶段性方法的确和雌性激素是有冲突的,这个问题不会被敞开来说,但是真的,生完两个小孩之后,任务都完成了之后,妈妈们就可以肆意的练自己喜欢的身材了。冻卵真的解放了我,卸掉了我的包袱。
不论社会怎样发展,生小孩依然是女性最大的function,或者叫做功能,说句大白话,这个功能不能没有,这个功能得好,但为了保证这个功能,的确牺牲了很多其他的可能性,如果说,真的辅助生殖技术可以解掉女性被捆绑在生殖功能的一部分绳索,那真的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其实前两年我觉得,除了做内容这些纯虚拟的东西以外,如果真要做一个产品/服务的事情,这可能是我最想去做的
哦PS,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如此之美好,让我直觉我好像很快就要恋爱了
刚才走路的时候听歌,两首歌一前一后蹦了出来,一首是黎明的等不到天昏地暗,一首是许景淳的恋恋风尘,听到这两首截然相反的歌,会心一笑
说他们截然相反,是他们来自两个截然相反的电影,《玻璃之城》和《恋恋风尘》,前者是我能想到的爱情的最戏剧化的形态,后者是我能想到的爱情的最平淡的形态
玻璃之城的故事,黎明和舒淇在港大青梅竹马,被迫分手,没能在一起,各自结婚,各自有小孩。中年之时在伦敦遇见,旧情复燃。在跨年的夜晚,黎明开车载着舒淇,二人在车内亲吻,跨年的一刻,车祸发生,漫天彩色的烟火,伦敦桥的欢庆灯光,快乐的唱歌舞蹈的假面人群,回首的年轻的面孔们,他们手中星星般闪烁的烟花,二人在车内相拥死去。这是我能想到的爱情的最浪漫的结局
恋恋风尘的故事,大多数人在知音和公众号里应该都见过,男孩去当兵,每天给女孩写信,最后女孩爱上了送信的邮差。这其实是一部不那么知音的电影,而且是在台湾电影史上地位很高的文艺片,侯孝贤砍掉了所有戏剧化的剧情,比如原来剧本里写,女孩在男孩临走前一封一封的往信封上贴邮票,侯孝贤把这个剧情砍掉了,他说,现实生活里她不会这么做 。他希望电影尽可能的真实。电影临近结尾,男孩退伍回到家乡,发现女孩已经嫁给了邮差,他哭了,但是哭的镜头去掉了声音,被处理成了远景。于是,这电影的唯一可能是高潮的高潮,就这么被导演给灭了
年轻的时候我追求戏剧化,故事千回百转才让我惦念,就像是玻璃之城那个把你的心都揪走了一般的用上了所有浪漫元素的相拥死去。经历了生活才懂得,侯孝贤的处理,是真实的生活,没有高潮,一切都是平淡的发生的,高潮那是后人演绎的
有意思的事情总在很多年以后。在电影上映的时候,被问到电影为什么叫玻璃之城这样一个和剧情毫无关系的名字,导演张婉婷说,玻璃之城里有三段爱情,黎明和舒淇的、他们的子女的、还有一个女人(导演自己)对香港这座城市的爱,她说,每当她坐飞机在香港快要降落的时候,看着这座玻璃铸就的城市,内心就会涌起一种对这座城市的爱
过了很多年回去看这部电影,是这第三段爱情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香港已然是今天这一番被糟蹋掉的样子,此刻,我愿意拿起来去回忆香港这座城市的,就是这部电影,港大的街道,学生运动(这文化的确在香港的血液里),和这段从街头到高楼的爱情,正如这座城市的典型场景——破落小贩与摩天大楼,这种居然共存在同一条街道两边的反差巨大的组合,是渔村文化与资本主义共生之下的缩影。没有想到的是,多年以后当回忆这座城市的记忆的时候,脑子里冒出的,真的是玻璃,中环那群玻璃铸就的高楼群,维多利亚港另一边的玻璃建筑,从微观层面亦是,香港没有哪一个高楼里不是巨大的落地窗,在香港发生的和看到的一切,面前都是一面巨大的玻璃,离不开玻璃的身影。不得不感慨,用玻璃之城这个名字来形容香港,导演有如此敏感的洞察力。感谢张婉婷,用胶片留下对这座城市的爱,留下这座城市的最好的时候的记忆,它再也回不来了,香港电影回不来了,香港回不来了
当时我听不懂张婉婷这句话,更感觉不到电影里有什么她对香港的爱,这么多年以后,我才算看见了第三段爱情,这第三段爱情从未出现在电影的剧情里,却很有力量,这种力量,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它在那里,便是力量,的那种力量。这么说,它比侯孝贤更加低调,更加没有高潮,但是,是第三段爱情得到了隽永
Maggie@银泰
感想写着写着就越写越多,越写越开枝散叶,越写越把各种旁的都写进来,成功的大众传播作品就是这样,把你本来想要说的一堆东西说出来
文化自信
哪吒是东方的,它的东方不同于功夫熊猫和花木兰,功夫熊猫的东方感,是一种游客式的东方感,它的确有很多文化符号的总结,它就如同你第一次到日本的时候,导游跟你说,所有的日本建筑都有大大的横梁,你看了一眼,对啊!很对!这很不一样哎!但哪吒的东方感,就像是你看到身边倚靠在奶奶身上的孙女(参见杨德昌《一一》),你知道这很东方,是渗透到你骨子里几十年的那种东方感,是每一个细节都是东方的东方感,是你身边会发生的东方感,却无法用一句话形容
电影里显性的东方感如阴阳太极的设置、如海边踢毽子一场戏里敖丙的太极。我喜欢的,是哪吒对于家庭、亲子关系、家族与个体之间关系的设置,赵小兰总结东方文化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甚好’to always work for 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ves, to contribute to our country and to bring honor to our family and community’ 这句经典的话,变成一个承接的具象,就是万龙甲,家族里的每一条龙把自己最坚硬的一片鳞片拔下来,举家族之力保护着幼子,而幼子则承担着全家族的期望,这是好莱坞电影人无法原创的意向
哪吒父母瞒着哪吒设计他的人生路线以及用欺骗的方式诱导哪吒从善、哪吒的母亲为了满足孩子而牺牲自己的种种细节、哪吒父亲一命换一命,也是东方才有的亲子关系,也像是《crazy Rich Asians》里面杨紫琼说的’Pursuing one’s passion. How American… not like here, where parents are obsessed with shaping the life of their children.’ ‘we know to put family first, instead of chasing one’s passion.’ 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模糊的边界感、家族与个体之间的边界模糊与使命传承的关系,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拿捏得好的细节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这个热词“文化自信”,这看起来是文化自信的一个旗舰作品了,不论自媒体们说了多少风凉话,但真的看到与自己熟悉的一切深度的共振的作品,谁不感到畅快
在美国的三个月,对这一点感觉尤其明显,在国内的时候各种愤青各种看不惯这个那个各种觉得美国好,到了美国,在人家的地盘里,谨小慎微的行事,错了一点,哪怕是自己的同胞也会趾高气昂的训诫你违反了这里的规矩,那训诫背后是对于自己更懂国外规则的骄傲感,需要满脸堆笑的去学习和仰望一套自己不熟悉的规则,即使也看得出这规则也并非多高明,但还是得全盘的接受, 生存的空间非常非常的狭窄,没有资格有原则,没有资格有发挥,没有资格有创新
你要说美国人有多高明呢?在硅谷这样一个全美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我惊讶于有这么大比例的人没有出过美国,甚至没有出过加州,当他们一脸单纯又骄傲又无知的说’I’m from California. I never left East Bay. This is the best place in the world’,我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角度继续与他们探讨这个世界的任何话题。美国是最好的地方,所有其他地方的东西都是错的,中国发生的事情完全的insane、crazy,为什么?因为这是中国干的,中国是evil的。你去过中国吗?没有。你去过哪些国家?我没有离开过美国,东岸去过两次。你知道两百年前西班牙人承诺印加国王用万吨黄金换一命,等金子一到手西班牙人立刻就撕票了吗?你觉得它民主吗?它有道德吗?对方连听懂这段历史的耐心都没有,转头对身边的美国人说“我觉得你说的中国快完蛋了很有道理”
他不是听不懂,他是压根不想听。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人都是
那之后,我无比的坚定,其实没有什么可选的,路只有一条,我们每个人个体的价值都依赖于祖国的强大,这是一条船的事情,这一点也不聪明,这就是这么现实,period
于是,我会指着诅咒中国的华人说’You’d better wish China gets stronger. Coz your value here depends on China.’
赌国运,没什么可犹豫的,赌绝大多数中国人屁股决定脑袋,而真的需要去想的问题,是有怎样的小环境,这个很少数的中国人的圈层能做出什么,在海外做什么,怎么做
走题走得有点严重,赶紧拉回来,我就是想说,我为哪吒实现的文化的具象化感到高兴和支持,以前知道自己的文化里有很多的精华,但是并没有一个产品能够有逻辑的有道德的总结它、用易于理解的具象去呈现它、以大众传播的形态去全世界传播它,有一种只有道没有术的感觉,现在终于有了术。而悄悄的想,如果我也能在其中做点什么,就更好了,我不是专业,但是是一个爱好者,似乎靠这个吃饭还是挺难的,不知道怎么切入是现实可行的
但至于, 电影中隐含的对民粹与民主的讽刺(这电影里对中国人的从众和围观的讽刺挺狠的,也就表现形式上比鬼子来了要柔和而已),以及某些影评说的“反命运还是反父权”问题,的确,从终局看它未必正确,但此时此刻的中国,没有到反父权的时候,也没有到民主的时候
二刷哪吒,第一次看的些许不确定,更加明确,在可能的三刷以前,把零散的想法写下来吧
放松
中国人一直是不能从容的,从举国体制的奥林匹克,到憋红了脸吼上高音鼓足了劲整出扭捏造型的张杰们,都是满脸写着恨不得端出全部家当撑完三秒钟就泄的姿态
哪吒怕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没有面具的一个角色,没有肩负家国重任苦情能染绿一整条黄河,没有被架在贞洁牌坊上假惺惺的下不了台,没有莫名其妙的伸张正义毫无动机的牺牲自己。他就是一个人,一个渴望理解、不被理解的人,一个有着真实的驱动的人,一个第一次被中国电影人探究了心理底层的人
我喜欢电影呈现的姿态,很放松,很放松的搞笑,哪怕有些剧情的转折是不合规矩的(因为结巴而让徒弟破了功,因为喝酒而误了灵珠投胎),用笑料和缺陷刻画出的哪吒和太乙真人,丰富饱满
“我才不是活给你看的“,这是“命运“主题之下的风格注解。哪吒不是一个满脸假笑的瓷娃娃,满脸写着仁义道德,背后把真实的人性乘以三还给你,他是一个一地草野的孩子,天然的不规则的疯长,你愿意做一阵风和他一起轻快的摆动。电影呈现的状态也是这样
最大的自信,是敢露自己的短,天然从容的露,而我总相信,从容带来的动力,比自卑、比恐惧要更加长效
从这点上说,我天朝人民还是在回归人性的路上有所进步的,不至于走上日本人民在表里不一的巨大撕扯中要么变态要么性冷淡的绝路
感激自己活在这个时代,一边长大一边渐渐可以有权利做我自己,又有点羡慕95后们,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原住民,天然的坏孩子,一地草野
最近开始想要有小孩,大约和这个时代有关,觉得能有一个延续,原生在这个可以做自己的时代,想必很美好
我些许是受到那个画面的心理暗示,王菲和窦靖童唱歌的画面,那不是虎妈和一个被机械式的逼出来的孩子,那是一个天然的孩子,从容的,一地草野,和她妈妈默契的一唱一和,默契的对着眼神。她站在那里,一个姿势,一个发声,你就清晰的知道那是窦唯的女儿,她继承了窦唯本该称王却又错过的一整个时代,虽然这一切没有任何的预设任何的强求,没有背负任何人的期待,但是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初始值输入了,那输出的东西也都八九不离十了,中间强求抑或是不强求,差别都没有太大
窦靖童就是一个玩大的孩子,和乐队的夏天一样,从快女的憋足了劲到乐队的夏天的从容天然,人们的mentality终于从举国体制走到了“玩”,玩出来的孩子们,想到就开心
虽然要有小孩这个想法最近被所有人diss,当我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女同学们那突然亮起的眼神,和突然如倾盆大雨般开始倾诉的养娃的痛苦与不值,让我毫无准备的惊慌失措
谁知道呢,想也想不了太多,娃的老爸还没影子呢
写着写着就写走题了,正题还没写,好困,过两天接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