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挖了不少区块链的项目,想了一堆东西,彼时的区块链正是一片燥热之时,全是噪声,放了一年没看,有些沉淀下的东西,记录在此
第一印象
回忆一下第一印象的直觉,有几件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其中某些第一直觉的判断,现在依然相信
第一, 互联网是一个独立的jurisdiction,它将会有自己的货币、宪法、军队,它本身是global的,讨论互联网的governance的时候,不应该放在地缘政治(geopolitics)的体系内,地缘政治将割裂互联网的本质。即,我认为治网权大于国家主权(也许现在不,但它最终会,这一天我认为20年内能达到,其中几个重要的非连续点,是人类的多少类别的activities变成线上)
第二, 只要人类更加digitalize的趋势不变,数字加密货币就会走上升曲线。人类正在digitalize,价值的定义在变化,价值需要新的carrier,于是一个能够承载digital世界里价值的货币需要,这个货币能够以digital的方式track价值、可编程、执行货币的一般职能
第三, 对金融价值链的改造。区块链连接资产端和货币端,能够将现有金融机构的环节重组,重点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范围扩大,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态;二是小国货币支付,尤其是政权割裂而经济活动连接的区域,以及货币和政局波动极大的地区,重点看中东、非洲、部分东南亚、南美
第四, 行为与货币/激励的连接,能够促进协作,尤其是版权、社群,但是,逻辑的核心是产品和需求,而非加密货币的激励机制
第五, 区块链最大的(可能是唯一的)应用,是金融
另外,当时的感受我也有必要记录一下,这个感受极端的糟糕。当时感受到自己在一个飞速的漩涡里面,脑子里的头绪条线非常多,很杂乱,每天都在想很多很多东西,整个人很难受,又找不到出口,发烧、崩溃、暴哭,又不停的写写了十几万字,不停的想,不停的看,不停的写,整个人是浮肿的,无法瘦下来。这种状态着实不好,我当时觉得,难道是技术在向奇点以更快的速度坠落的过程中,人的生物极限越来越无法承载,中间的gap越来越大?
今年的update
一年过去,金融体系的生态正在成熟
- Libra:最大的突破是facebook筹备两年的Libra,其最大精力放在onboard partners(visa、mastercard),方向是小国支付。方向上符合去年的预判
- 金融基础设施:去年研究下来,托管、钱包是后端服务,借贷、资管、对冲基金是前端服务,交易所、ICO会淡出历史,今年看,币值回归后,新一轮的“韭菜”入场,但ICO很少,做大币种的多,对冲基金依然稳固,借贷、资管逐渐发展起来;行业主要公司人员素质提升且均为金融专业人才,虽然服务的客户(新的cryptal fund、大户)还是投机居多且人员素质依然较低。方向上符合去年的预判
- 炒币:ICO的本质是非法集资,是利用了新经济的认知差和信息差,即用互联网的新概念,收取新经济认知未到达的下一圈层的人的智商税。中国炒币人数,去年300万,现在依然300万,换了一批新韭菜,将在历史淡出,韭菜的存在价值是给予长期的金融基础设施提供练手的市场,令其发展成熟( 钱包、托管、资管)
- 人:技术向的人和金融向的人对区块链前景的判断泾渭分明,真正懂技术的人以不相信居多,理由是技术上并没有创新,金融向则相信。我认为这件事情的本质是金融,金融人更能看懂,我认为区块链领域的核心player是金融属性的团队
要做的事情:
- Libra
- 谁?腾讯、阿里、头条:个人认为头条是最像的;传统金融机构?
- 核心机构的跟进
- 我到现在也迷迷糊糊的技术细节:具体的什么需要区块链什么互联网就可以